qv成人:真女人的阴性部照片-手工艺青年看过来,这里有一个展示技艺的平台
非遗如何在青年人中传承,手工艺如何通过青年人焕发新的活力与光彩?手工艺如何走向现代化并融入现代生活?近日在苏州博物馆西馆举办的“苏韵流芳——2025青年手工艺展暨大赛”对此给出了回答。该展以苏州博物馆为主场,每两三年举办一次。青年手工艺人均可报名参赛,特等奖与一等奖作品将由苏州博物馆收藏。
今年的展览共展出长三角青年手工艺人创作的96件/套作品,涵盖15个工艺门类,展期为两个月。

展览现场
“很荣幸参加苏州博物馆的这次展览,就像把千年前的‘吴门缂丝’带回它诞生的文化现场。这里不仅是展览空间,更是技艺的基因库。”此次参展的青年手工艺人郝乃强现场接受采访说。
据他介绍,“这次入围展出的作品是《缂丝·杏花》。原作中的每一笔油彩,在缂丝上都需要通过10几种色阶的蚕丝呈现——比如天空的蓝,我用了从湖蓝到月白的9种丝线,通过‘戗色法’让渐变如呼吸般自然。最挑战的是花瓣的肌理:用0.3毫米的‘合花线’配合‘长短戗’技法,让丝光随角度变化,模仿油画笔触的生命力。”

苏州 郝乃强 缂丝《梵高·盛开的杏花》
“之所以选择西方题材,其实缂丝早在唐代就通过丝绸之路融合过波斯纹样,它骨子里就有跨文化基因。这次创作像一场时空对话——当我在木机上‘通经断纬’时,突然意识到梵高用短促笔触捕捉光的颤动,与缂丝‘雕镂万象’的织造逻辑相通。最难忘的是处理枝干时,传统‘勾缂’线条太规整,我大胆结合苏绣的‘乱针’思维,让丝理方向随机交错,终于呈现出那种挣扎着向上的力量感。”郝乃强说。
参展青年手工艺人周浩初此次展出的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光福核雕,核雕是一种以果核为材料的传统雕镌艺术,苏州的核雕工艺精巧细腻,线条明晰,立体感强,形象刻画生动传神,体现着苏州雕刻“精、细、奇、巧”的技艺特征。周浩初说:“我选取了大运河苏州段的十个景点,组成苏州运河十景。结合自身特长,创新性地以素描与核雕结合的方式来创作,试图营造出一种画中有景,以历史,人文,风貌等多角度,全方位地展示大运河苏州段代表性的文化地标。”

入围参展作品 南通 张旭 木雕《落叶》

入围参展作品
展览开幕当天,施春华、周浩初、包军、陆曦、顾俣帆、陈徐奇、郝乃强等七位参展的青年手工艺人来到现场,逐一介绍了自己参展作品的创作理念和制作过程,为观众生动还原了创作幕后的故事。

入围展品 上海 陈徐奇 海派银透明掐丝珐琅碗《春满》

入围参展作品

入围参展作品
“青年手艺人的茁壮成长,是推动优秀传统手工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希望。手工艺如何通过青年人焕发新的活力与光彩?手工艺如何走向现代化并融入现代生活?手工艺如何使传统成为革新的要素?找寻这些未来的答案,是我们举办‘苏韵流芳——青年手工艺展暨大赛’的初衷。”苏州博物馆工艺民俗部李焱在开幕式上说。

入围展品 苏州 邬佳骏 制扇《带节梅鹿铲子》

入围参展作品

展览现场
据苏博介绍,本届“苏韵流芳——青年手工艺展暨大赛”以苏州为起点,面向江苏全省并邀约上海、浙江青年手艺人,共襄展示江南技艺与文化。自2024年6月28日启动征集,截至2024年11月底共收到来自江苏、上海和浙江三地140件/套作品。经初选,最终确定入围展出79人共96件/套作品。工艺门类涵盖剪刻纸,玉雕,石雕(碑刻、砚雕),木作(木雕、家具),核雕,制扇,漆艺(斫琴),泥塑,陶瓷,金属工艺(铜器、金银细工、珠宝镶嵌等),葫芦烙画,棕编,刺绣,缂丝,玻璃吹制等,皆以物品为媒介,向大家展示今日乃至未来之手工艺。

展览现场
据悉,“苏韵流芳——青年手工艺展暨大赛”定位为系列展览暨大赛,以苏州博物馆为展示主场,每两到三年举办一次。凡是擅长工艺美术创作,对作品有独到见解和创新力的优秀青年手工艺人均可报名。工艺门类主要分为雕刻、金属工艺和织绣三大类。其中特等奖与一等奖将由苏州博物馆收藏并颁发收藏证书,获奖者还将拥有在苏州博物馆举办个展的优先权利。目前已于2019年6月和2022年5月成功举办两届展览暨大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