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:绿箭侠吧-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:将逐步缩小国内免疫规划与国际差距
近日,2025年疫苗与健康大会举行。国家卫健委副主任、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在大会发言中表示,我国免疫规划疫苗种类与国际共识仍有差距,将动态调整优化国家免疫规划策略。

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、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作主旨报告 中华预防医学会 图
沈洪兵介绍,2007年,国家免疫规划进行了实施以来唯一一次大规模扩容,近年来的调整主要涉及接种程序和策略等方向,疫苗种类未有增加。“我国免疫规划取得了很好的成绩,但一个主要问题是,我国免疫规划疫苗种类与国际共识仍有差距。”他提到,目前WHO推荐所有国家纳入免疫规划10种疫苗,中国尚有四种未纳入(Hib、PCV、HPV、轮状病毒疫苗)。英美等为代表发达国家,普遍应用联合疫苗(如四联、五联、六联)及更优工艺(如多糖结合疫苗),而我国使用疫苗以单苗为主、工艺也有待升级。英美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覆盖人群广泛,包括青少年、成人、一些特殊人群,而我国免疫规划疫苗覆盖人群以6岁以下儿童为主,缺乏适用于成人特别是孕妇、老人等重点人群的疫苗。
沈洪兵提到,在产能方面,我国国产双价HPV、Hib、水痘等疫苗已上市使用多年,疫苗安全性、有效性已经过验证,企业产能可满足目标人群接种需求。地方试点方面,近年来,各地积极探索推进地方免疫规划疫苗扩容,目前,多地将双价HPV、水痘等疫苗纳入省级免疫规划,或通过为民办实事项目等实现免费接种。基层服务承接能力方面,目前,每个乡镇(街道)至少有1家预防接种单位,如合理规划和组织,基层接种单位具备承担更多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任务的能力。
“国家疾控局准备做一个到2030年的五年规划,逐步缩小国内免疫规划与国际差距,逐步纳入需要纳入的疫苗。”沈洪兵表示,调整免疫规划影响因素众多,包括疾病防控需求、疾病负担、疫苗特性、经济学效益、接种条件,群众需求、财政筹资能力、与现有规划体系衔接等。“动态调整优化国家免疫规划策略,要按照统筹规划、动态调整、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优化。”
他表示,未来动态调整国家免疫规划的研究方向包括:一是新增疫苗的种类。国际普遍共识的、疾病负担重、成本效益高、疫苗产能满足需求、财政可负担的,要尽快纳入。二是优化现有疫苗免疫程序。根据流行特点、防控目标变化、疫苗特性等进行优化。三是探索疫苗退出程序。不属于全人群普遍接种的疫苗,现有疫苗不适应疾病防控需要等情况,也要考虑疫苗退出,或改为储备疫苗。